8月15日,公安部严肃整顿酒后驾驶专项行动工作在全国铺开,连日来,我市公安部门的酒后驾驶专项整治行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。近日,记者深入城区调查发现,随着严打的深入,趋于沉寂的“代驾”业务重新活跃起来。
市场:
严打“醉驾”催生“代驾”需求
“今晚喝多了,有没有酒后‘代驾’公司哦。”2日晚11时许,市民周先生在酒桌上被人劝酒喝多后,看着自己的爱车有些为难。周先生告诉记者,中国人相聚喝酒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,酒桌上更是“礼尚往来”,一来二去,喝醉是很平常的事,可是眼下关键时刻,却找不到“代驾”公司,真是头疼。
据了解,近段时间,随着公安部门对酒后驾驶打击力度的加重、加大,像周先生这样偶尔需要找酒后“代驾”驾驶员的人不在少数。 市民刘先生就是其中一位,刘先生告诉记者,他在市内某房地产公司负责市场销售,应酬颇多,近段时间的严打酒后驾车常常让他提心吊胆,酒后驾驶,那是不敢了,但是,业务不得不谈,而业务基本是在酒杯中谈成的,想在需要的时候找人“代驾”,却不知道往哪儿打电话。
现状:
绵阳“代驾”市场有点乱
那么,绵阳的“代驾”市场如何呢?在科委立交桥附近,记者看到一家中介公司的服务项目上写着“代驾”字样,其收费为:五桥内50—100元每次。五桥外和其他城市收费根据情况各有不同。这个公司负责人周经理告诉记者,公司从事代驾业务已经有5年时间了,主营职业介绍,代驾只是其中一项业务。
记者通过熟人联系上一位“××代驾/陪练服务中心”的涂先生,他告诉记者,他们中心是几位爱车人士一起组织的,只是在业余时间提供代驾服务,没有工商注册,中心自去年组成以来,几乎没有接到一单生意。
记者在交管部门和工商部门查询结果显示,绵阳目前没有一家规模注册“代驾”公司。代驾业务多为职介所、中介公司、汽车租赁公司或是汽车维修公司的附属业务,包括一些个人业余遇需求从事代驾服务,绵阳“代驾”从业人员不超过百人。
调查:
仅有的“代驾”公司黯然退场
2004年,新的交通安全法实施后,交警部门对酒后驾驶行为加重了处罚,酒后驾驶行为引起了人们重视。那时绵阳也曾有专业的“代驾”公司出现,推出了酒后代驾、旅游代驾、长途代驾、商务代驾、日常代驾、婚庆代驾、异地代驾等各种代驾服务。
通过网络,记者查到绵阳最早成立的代驾公司之一绵阳利剑代驾公司时,发现当年的公司电话已被取消,查询114时,被告知没有该家公司信息。当年分享“代驾”业务的还有多家汽车租赁公司,一家汽车租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,现在驾驶员的工资高,如果请几个驾驶员,没有业务,根本没法生存下去。
曾经在绵开设代驾公司的李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按当年最“风光”的时候算:平均每月接订单最多7笔,也就是说营业额2000元左右。办公场地加水电费平均每月得花费2600元,还有驾驶员的工资得亏进去。实在没有办法,李勇最终只得结束了自己的代驾公司,开始做汽配生意,兼职做代驾服务生意。
突围:
改进经营模式注重自身宣传
对于车主来说,把车交给陌生人来开还是不放心,而市内代驾动辄100元一次,也让不少市民望而却步。准备开设代驾公司的周先生正在拟定《酒后代驾合作协议》《代驾服务确认表》《代驾服务单》。记者在《代驾服务单》上看到,除了车主的基本信息,还绘制有一幅包括了汽车前、后、左、右、上五个方位的立体图。“司机在代驾前,会仔细检查车辆有无擦挂等损伤,并将这些损伤标示在这张服务单上”。
为提高市场知晓率,不少从事代驾业务的公司也开始主动和一些酒楼和酒吧合作。服务员上菜时就会提醒客人不要酒后驾车,同时递上一张卡片,上面就有酒后代驾公司的联系电话。如果客人有需求,只要打上面的电话联系,30分钟内代驾司机就会赶到现场。除了酒楼,不少代驾公司还派人到一些场所发放卡片和宣传册。